对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655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时间:2024-08-05 来源: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刘桂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工作的建议,经会同市规划资源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方面
市规划资源局高度重视加强耕地保护相关工作,不断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非农建设、农业结构调整、造林种树等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督促各涉农区抓好补充耕地任务落实,坚持“以补定占”,将全市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确保年度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一是严格耕地保护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压实本市各级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推广并实施耕地保护“田长制”,形成网格化耕地管理保护机制。二是强化耕地保护制度。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严格实行占补平衡要求,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三是加强耕地保护考核监督。将耕地“非农化”行为纳入考核内容,对乱占耕地从事非农建设及时预警,构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常态化监管机制。市农业农村委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建设高标准农田,综合采取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农田输配电、田间道路、田间监测等措施,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推动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巩固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推进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和调查评价,统筹深耕深松、秸秆还田、轮作休耕、化肥减量增效等措施,稳步提升耕地质量,结合我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查明查清我市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开展盐碱耕地治理等提供支撑。
二、关于强化科技创新,重视育种安全方面
市农业农村委高度重视育种安全,持续收集保护我市优异种质资源,完成了为期三年的全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行动,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687份。建成保存能力40万份的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可满足天津市未来50年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战略需求,目前入库保存资源6.4万份。认定市级第一批种质资源保护单位20个,承担农作物等种质资源保护主体责任。小站稻生产全部使用自主品种。黄瓜育种技术和品种水平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品种登记数量、推广面积和销售额均领跑全国。组织实施为期三年的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处理投诉举报156件,立案查处违法经营假劣种子等案件63件,2起涉嫌侵权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有力震慑了种子违法行为。目前,我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下一步,将持续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宣传,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组织和个人将种质资源保存进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加快推动种质资源入库保存,2024年入库保存种质资源达到7万份。以我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为依托,加快推进种质资源扩繁鉴定,2024年计划鉴定种质资源1万份,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组织做好我市蔬菜、水稻、小麦、生猪、奶牛、鲤鲫鱼等优势特色物种育种联合攻关,组织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科研为支撑的科企联合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育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在推进我市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稳健实施农作物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支持企业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激发品种创新动力。组织开展法律进企业、进市场活动,广泛宣传种业知识产权领域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保护种业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持续加强种业市场执法监管,加大打击侵权、制售假劣种子力度,全面净化市场,为种业原始创新和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三、关于借助数字技术,全程可溯源方面
市农业农村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食品安全工作要求,坚持“守底线”“拉高线”同步推、“保安全”“提品质”一起抓,重点围绕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实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等工作,有效治理农兽药残留问题,不断扩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一是组织推动逐年强化。组织召开2023年天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坚持“产”“管”并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健全完善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智慧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立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和生产主体信用等级评价制度,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有效落地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不断深入,地产农产品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8.95%,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做出了贡献。二是智慧监管落地实施。启动实施天津市放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建设项目,完成放心农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种植业产品(小站稻)追溯子系统、畜类产品(牛羊)追溯子系统、禽蛋产品(鸡蛋)追溯子系统、农产品产地生产主体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系统(移动端)6个新建业务系统功能开发工作。完成对接现有的放心肉鸡、放心猪肉、放心水产品、放心蔬菜4个追溯系统,对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市信息资源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天津“城市大脑”中枢系统。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竣工验收并上线推广运行。目前,全市10个涉农区建立区级管理员411人,149个涉农乡镇落实乡镇级监管员713人,3183个行政村落实村级协管员3387人,动态掌握乡镇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00%。落实《天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健全完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5477个,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监测和动态评价,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加强智慧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开发建成天津市放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下一步,一是严格落实工作责任。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守住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二是加强源头治理。持续推进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加强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三是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推进智慧监管,实施信用监管,提高队伍专业化能力。
四、关于一体化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
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强化政府部门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加工产能向农产品特色区、优势区、集中区聚集,加快推进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的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龙头带动、利益联结。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实力显著增强,已经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7家,其中,以加工为主导的市级以上加工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0家(国家级15家)。截至2023年底,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304.43亿元。二是坚持科技研发、品牌打造。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设立研发机构,开展科企合作,不断提升食品加工业技术及装备发展水平,天食小站稻收储+基地项目、绝味食品王小卤代工生产线等项目相继投产,补齐了农产品加工环节短板,推进传统主食、食品精深加工、净菜加工工业化、市场化生产,提高地产农产品的市场供应水平、增强专利保护意识、产品创新水平,涌现出一批质量过硬、标准化程度高、老百姓口碑好的品牌。三是坚持集聚融合、效益共享。支持武清区建设奶牛智慧养殖大数据平台,推动高端乳制品生产基地、奶源基地、配套产业协同联动,实现从“一头牛”到“一杯奶”再到“绿色工厂”全产业链闭环发展。推动静海区编制《王口镇传统优质食品产区建设方案》,建立炒货行业公共信息发布平台,鼓励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2023年,王口炒货全年销售量达60万吨,年销售额近百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以上,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坚果生熟货集散地。引导蓟州区发挥经济开发区优势,吸引九州大地饲料、虎豹调味品、渔阳酒业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入园发展,推动板栗、山楂、蓝莓、麻酱鸡蛋、驴肉等特色“山货”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化、创新化、品牌化发展。下一步,将以我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为重点,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七个取胜”工作要求,加强城市服务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继续加大粮油、奶制品、肉类、水产品、果蔬、调味品等优势主导产业和中药材、蜂蜜等特色产业引导力度,持续增强产业竞争力。二是加快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建设一批加工园区、物流园区、产业园区,通过辐射带动,引导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发展。三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通过品牌培育,加大重点企业扶持力度、装备技术水平提升力度和人才培育力度,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通过协调推进,在用地、用电、税收、金融等方面,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引导,引导和撬动民间资本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五、关于主动布局“一带一路”,让粮食安全更有保障方面
近年来,我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推动我市农业“走出去”“引进来”,引导企业主动布局“一带一路”,用好国际优势资源要素助力我市乡村振兴。一是建好境外项目,服务国家对外交往大局。以天津食品集团保加利亚项目为初期依托,推动建设首个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示范区。谋划推进中蒙合作蔬菜科技示范园、智中示范农场等境外重点项目,示范引领农业企业有序“走出去”。全市境外农业投资超过11亿美元,实体项目18个。二是发展贸易基地,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实施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2022—2025年)行动计划,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累计达到24家,其中国家级“国贸基地”5家,引导企业对标国际标准、打造国际品牌、开拓国际市场。2023年,全市农产品出口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2.63亿元,422种农产品远销全球158个国家和地区。三是发挥种业优势,深入推进优势种业走出去。引导优势种业企业在境外建立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技术示范基地,推广“津产”花椰菜、甘蓝等优势蔬菜品种,目前在巴基斯坦、印度等“一带一路”国家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成果,以抓好涉外重点项目建设为着力点,推动我市农业加快融入“一带一路”。一是稳妥推进智中示范农场、中蒙合作蔬菜科技示范园前期准备工作,接续推进保加利亚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持续提升贸易服务功能,强化内外联动,更好利用境外资源服务我市乡村振兴。二是有序推进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创建,组织重点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开展国际质量认证和品牌宣传推介,助力企业应用国际标准、打造国际品牌、开拓国际市场。三是更好发挥种业优势,助力企业建立境外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基地,推动优势种业更好融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委将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安排部署,围绕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给予我们更多支持和帮助。
原文链接:https://nync.tj.gov.cn/ZWGK0/JYTABL152022/202408/t20240802_66906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