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458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时间:2024-08-05 来源: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徐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让人才激荡乡村振兴源头活水的建议,经会同市人力社保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重视乡村人力资源挖掘,引导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工作,始终把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各部门积极研究激励措施,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入乡服务乡村振兴。
一是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加强乡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有序开展2023年度“三支一扶”服务人员招募、培训、考核、慰问等工作,鼓励和引导优秀高校毕业生向乡村基层一线流动。2023年,共招募200名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帮扶乡村振兴等岗位服务,创历史新高。我市从2006年开始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截至目前,全市已招募2489名“三支一扶”人员,有效改善了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培养造就了一支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青年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系统开展“三支一扶”人员培训工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南开大学、市委党校等名校教授授课,针对服务岗位工作实际,结合党和国家、市委市政府大政方针和重要指示精神,科学安排高品质课程,并设置结业考试,帮助“三支一扶”服务人员在上岗前熟悉工作情况,提高能力素质。
二是认真落实人才返乡入乡激励政策。自《天津市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入乡服务乡村振兴的措施》政策出台以来,我们积极引导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推动措施落地见效。组织技术人员下乡服务2482人次,服务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21个,服务农民4375人,接待咨询或解决问题1025个,推介农业品种和技术143个。
三是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发挥领头羊作用。农业农村委支持和鼓励市农科院、市农业中心等农业领域科技人才聚集的科研院所围绕高层次和紧缺人才需求,积极拓展岗位编制,2023年,通过公开招聘和人才引进两类刚性引进方式,共引进人才6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4人、硕士学位34人,具有副高级职称6人,柔性引进山东省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专家1名,积极开展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政府特贴专家、神农英才、天津第四批杰出人才、天津市第一批青年科技人才等推荐工作,分批逐步构建乡村振兴多层次人才格局。
二、完善乡村人才保障体系,提升人才服务乡村水平
推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关键在于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在留住人才的基础上,继而不断提升人才服务乡村水平,让人才激荡乡村振兴源头活水,持续迸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是完善乡村科研技术人才评价机制。落实《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委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激发农业技术人员干事创业活力和立足本职争创一流的积极性,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在农业技术系列职称评价中,对在农村一线直接从事生产、农业农村管理服务,并能够解决生产难题或身怀绝技的“农把式”“土专家”等,可适当放宽学历、资历等限制,直接申报高级职称。近三年,已有23名“乡土人才”通过评审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二是推动农业科研单位体制机制创新,充分释放人才潜力。大力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通过离岗创业、兼职创新、在岗创办企业、选派到企业工作或者参与项目合作等方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累计1.32万余人参与“双创”活动。
三是完善就业保障,实现事业留人。在全市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围绕“春风送真情,援助暖民心”主题,集中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以及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服务,努力实现“就业有支持、用工有保障、满意有提升”。活动期间,全市累计组织专场招聘活动539场,发布岗位信息39.92万个,为3505家重点企业协调解决用工8246人。
三、注重本土乡村人才培育,提高乡村振兴人才储备
围绕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方面加强人才返乡回乡的宣传引导,另一方面更加注重本土人才的挖掘,构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新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在产业引领、创业带动、实用技能和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
一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职业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面向农村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依规享受培训补贴,不断提升“新农人”技能水平推动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完善培训机构平等竞争、各类劳动者自主参加、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技能培训补贴制度,根据社会和产业需求,调查发布我市2021—2022年度市场紧缺职业需求程度及培训补贴标准目录,将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等250余个职业纳入培训补贴范围,鼓励农业企业职工、农村劳动力、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类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依规享受培训费、鉴定费补贴。
二是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模式。市农业农村委以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为重点,构建起一条由高素质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组成的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农村实用人才成长进阶之路,2023年,培训高素质农民2000余名。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培养乡村产业“领头雁”100名。在毛家峪基地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900人,组织赴外省调训160人。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织开展“耕耘者”振兴计划专项培训8期,完成线上培训648人,线下培训605人。
三是实施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市农业农村委将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纳入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工作,2023年,认定25名市级乡村工匠名师,推荐10人参评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连续2年举办天津市乡村手工艺产品展评推介活动,聚焦乡村民间手工艺产业,深入挖掘在乡村手工艺产业传承创新创业典型案例34个,激发农村手工艺赋能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创新方法,为乡村老弱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发挥乡村“新质生产力”,激发乡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一是健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完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引导资本积极投入乡村振兴,带动人才回流农村。
二是助力乡村引进更多优秀人才。通过“双一流”高校招聘、“海河英才”专场招聘等各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才引智活动,搭建人才引进平台,支持和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乡村人才招聘提供渠道。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三是完善乡村振兴人才服务保障。继续完善职业培训政策体系,鼓励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开展人才培养,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乡村企业和人才提供市场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者队伍。
原文链接:https://nync.tj.gov.cn/ZWGK0/JYTABL152022/202408/t20240802_669068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