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脱贫县的石头为何比土金贵?
时间:2020-08-28 来源: 作者:
谷雨时节,在黔西北赤水农村的路边、屋旁,随处可见丛生的金钗石斛。青翠的叶,如手指节般的枝,饱满的花苞,再过几天,石斛花就将大面积盛开。
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土地稀少,农民惜土如金。然而,在赤水市不少乡村,这种现象却发生了有趣的变化。原来,村民们在石头缝里抠土地谋生活,如今是在土地里找石头种石斛脱贫致富。旺隆镇镇长黎守琴告诉记者,过去大家争的是土地,现在争的是石头,因为石头上可以长出钱。
金钗石斛,以长于石头的品质最好。因其茎状如金钗而得名,喜高温高湿,以茎入药,具有滋阴清热等作用。赤水市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为丹霞地貌,年均气温18摄氏度、年均相对湿度82%。适宜的气候、良好的生态,加上松软、可切割、宜种植的丹霞石资源,让赤水成为种金钗石斛的天然基地。
穿行在赤水山林间,山上、路边石头上长满金钗石斛。曾长期在赤水市金钗石斛发展专班办公室工作的杨槐介绍,石斛产业发展已经24年,中间历经艰辛,多年来突破了不少瓶颈。
在政府部门资助下,龙头企业攻关研发,培育出适宜在赤水栽种的种苗。栽培技术方面,村民在实践中创造了钉电线式栽种方法,将种苗的根用线扣嵌住,像钉电线一样钉在石头上,能扛得住风吹雨打,也更易于种苗吸收养分。
种石斛不占良田熟土,是一个绿色环保产业。赤水市市长谭海说,3年初产,5年盛产,每亩可产200公斤以上,可连续采收10多年。目前,鲜条和鲜花都可以销售,年亩产值超过1万元。
种植大户温建华和妻子种金钗石斛8年,如今,除了200多亩种植基地,他还有一个占地20亩的小型石斛博物馆,里面栽种着几十个品种。一棵棵石斛长在切成方块、排列整齐的石头上。在基地务工的都是周边村里的贫困户,他们主要从事拔草、管护等工作。
90%的产品在网上销售。说着,温建华打开手机,给记者展示他在抖音上发的视频,内容都与金钗石斛种植过程、种植技术等相关,粉丝已有12.5万人。他说,今年3月份网上销售收入10万多元。
越来越多像温建华一样的种植大户在赤水生根发芽。通过发展金钗石斛、商品竹林等,2017年,赤水成为贵州首个脱贫摘帽贫困县。如今,赤水金钗石斛种植面积超过9万亩,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带动5120户贫困户、近1.6万人增收,2019年,全市贫困人口清零。
一位独臂种石斛的村民在当地很有名,他就是丙安镇丙安村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青平。2011年在一场意外中失去右臂的刘青平,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凭着一只手,种石斛、栽竹子,独自撑起一个7口之家,全家脱贫。
石斛种在房屋背后的山上,记者跟随刘青平爬上了一个陡峭的山坡。刘青平指着横栽在山坡石壁上的石斛说,这些都是他一棵一棵用线扣钉上去的,今年已经开始卖鲜条,10多亩石斛、20多亩竹林,加上低保金、产业分红等,全家生活没问题。有政府在后面支持,什么困难我都不怕。刘青平说。
- 上一篇: “一张表”见证扶贫成效
- 下一篇: 新疆阿克陶县扶贫搬迁 走出大山天地宽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