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水稻“旱种水管”栽培
时间:2023-09-21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编者按】2018年以来,我区粮食生产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产量始终保持在700亿斤以上。我区粮食产量增量部分,单产提升因素就占到了7成,对于全区粮食生产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提升粮食单产,农牧厅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对各盟市粮食单产提升的主要技术模式进行了系统梳理,初步总结提炼出2大类27种典型模式,涉及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等11种主要粮油作物,今日起陆续刊发,供各盟市各有关部门在推进粮食单产提升工作中参考借鉴。
兴安盟处于北纬46度水稻黄金种植带,水稻种植面积93.7万亩,产量9.8亿斤,均居全区首位,但传统水稻种植方式工序繁杂,全生育期需水量大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为优化种植方式、节约利用水资源,兴安盟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团队,在扎赉特旗开展了“水稻旱种水管栽培”的新型种植模式试验示范,2023年示范推广面积1300亩。
主要做法:该技术是在旱整地情况下进行水稻直播,出苗后在3-4叶期再建立水层进行管理的一种节水栽培模式,具有“二节一稳”的技术优势。一是缩短环节,节约成本。通过免去育苗、泡田、打浆、插秧等作业环节,试验区农户人工投入比传统种植方式大幅度减少。二是旱种水管,节约水源。因旱整地、旱直播省去了泡田、打浆环节,水稻种植仅需要在需水量较大的生育时期进行灌水作业,全生育期亩均可减少水资源投入10-20%。三是变蘖为主,产量稳定。不同于水稻分蘖受水肥气热光等多因素影响,依靠主茎穗为主要产量的种植方式可控性更强,在播种量保证每亩10-13公斤,亩产量可实现500公斤以上,达到水稻主产区中等以上产量水平。
通过“减环节、低水耗、产量稳”的种植模式可推动兴安盟水稻向环境更友好、成本更低廉、产出更稳定方向发展,全生育期亩均节约投入100-200元、节水150-300立方米,实现了节本、节水、稳产。
该模式在兴安盟处于试验示范阶段,湖南省、湖北省等地区已有广泛应用。通过2023年试验示范效果,该模式在我区相应条件的地区可以结合实际进行推广。
信息来源: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zt/kzddyl/202309/t20230915_237998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