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农业农村局:全力打造“生态+”绿色农业
时间:2023-12-14 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绿色,是漳州发展最鲜明的底色。作为福建省农业大市,漳州将这抹绿汇入农业发展全过程。今年9月底,漳州市农业农村局出台种植业面源污染七条治理管控措施,从化肥使用、农药使用、农膜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多个方面细化管控举措,科学引导企业和农户生态种植,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打生态牌,走绿色种植路。落户于漳浦的漳浦蜜原生态农场,坚持果园不施化肥,而是用牛羊猪粪和食用菌包制作成的有机肥取代。并且,用奶粉、红糖、豆浆等植物蛋白或者动物蛋白来培养有益菌接种到有机肥底料上,更快地把有机质分解成各种有益成分。同时,利用这类微生物抑制土壤中存在的部分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减轻土传病害。
据了解,2022年漳州市化肥使用量为26.53万吨,比2018年减少9万吨,减少25.3%,平均每年化肥使用量减少5.06%,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化肥使用量减量2%的考核指标。
打生态牌,走良性循环路。位于平和县霞寨镇西安村的“稻蛙菜”综合种养建设项目基地,是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典型代表。“稻蛙菜”综合种养建设项目基地采用的是“一稻一蛙一菌一菜”的种植模式,蛙苗从投放到出售,与水稻生长同步。蛙在水田间既能吃虫除草,其残饵以及排泄物还能给水稻提供有机养料,田间生长的水稻也能够为蛙提供庇荫场所。待秋收过后,再利用水稻的秸秆和谷壳,在田里轮种食用菌以及应季蔬菜,形成“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高效循环利用模式。
利用稻蛙共生特性,可以减少化肥、农药以及除草剂的使用,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收获高品质的生态米和生态蛙,提高农田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的特性。
打生态牌,走三产融合路。近几年,随着闽台农业交流合作的深入开展,来自台湾的高优水果“台湾凤梨”也被引进到漳浦。漳浦宝旺莱农场通过有机、天然的绿色生态方式种植凤梨,不打膨胀素和甜蜜素,施用鸡粪、凤梨母苗做成的有机肥。同时,每一颗凤梨的价值被利用到极致。凤梨头用作优质种苗进行培育,凤梨果肉用于鲜食与加工,凤梨皮提炼香精,凤梨叶作为有机肥。并且其观光工厂可以让游客亲手制作凤梨酥,品尝凤梨茶和凤梨炒饭等。
集种植、加工、销售、体验服务为一体,凤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能够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提增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qsnyxxlb/zz/202312/t20231214_633209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