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智慧”开启农业增产增收新时代
时间:2021-03-03 来源: 作者:
6万平方米温室通过物联网实现农业技术的互通、利用“云上农博”农业信息服务线上逛展会、智能农机改变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固有形象……今年农博会第一次全面引入智慧农业概念,并专设高新技术展厅,从展示内容到信息服务,再到农耕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科技随处可见。数字技术与智慧农业的共振,给黑土地带来新的机遇和变革。
物联网
成为农业生产“千里眼”
物联网技术与现代农业生产有着紧密联系,它通过对种植结构、土壤墒情、作物长势、作物估产和气象病虫灾害等方面的监测,直接为农民服务。
“数据会通过政府机构及第三方平台送到我手里,说白了,就是不用到地里,就知道种啥、咋种,还能了解土地情况。”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种地,他要经常到田里查看作物生长情况,再通过种植面积估算出产量,数据与实际出入较大。现在,通过手机就可以浏览各种数据和虫害监测等情况。
从种到收,再到加工,农博会里一款全产业链的追溯系统更是完美应用了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这是与我们合作的贵州茅贡米的溯源信息,种植、加工、检验报告,扫描商品二维码就可以全面了解生产相关信息。”参展商食者无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呙晓芳说。
智能化
实现土地在线监测
治理盐碱地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难题。在白城大安市三业村一片6667公顷的示范田里,通过玻璃钢水渠和智能灌溉系统3年多的应用实践,土地盐碱值有了明显改善,PH值从10降到正常值8,产量也从每公顷1500公斤增加到7500公斤,这套神奇的农业设施也现身本届农博会。
“其实不是设备改变了盐碱地,而是我们合理使用了智能灌溉系统,通过监测土壤PH值,针对田间水质的PH值、盐分执行特定规则自动换水,降低PH值和盐分的含量。”农博会参展商蓝鲸云智能灌溉公司负责人刘景泉告诉记者,这个系统可以预设水田的水位,一旦超出或低于预设水位,系统就会自动排水或引水,所以无论旱涝都不怕。
与水渠常用的水泥和硬塑料材质相比,这套设施不会出现因为雨水过大导致土地流失现象,更不会出现坍塌。渠道挖掘后就能铺装使用,通过手机控制水闸门,解决了传统闸门管理耗资大、受复杂环境限制等问题,效率提升90%以上。
模块化
从田间到指尖更顺畅
“现在的合作社对农业生产的认知大多停留在机械化层面,但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智慧农业会以模块化的形式出现。”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罗达在本届农博会一次论坛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目前,四平市梨树县的玉米生产正在尝试“数字+智慧”农业模块,以300公顷土地为生产单元,应用包括融资保险、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品种分子设计与选择、农机具配置、秸秆覆盖免耕技术体系、技术培训推广示范等全链条数字化管理。
“一直以来,高科技服务农业的路走得很艰辛,数字技术的出现,让农业从田间到指尖的转变更顺畅,智慧农业助力农民增产增收的前景也更加广阔。”罗达这样描述着农业生产的未来。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dny/scyxx/202008/t20200831_7435537.html
- 上一篇: “双十一”我省农村电商活力十足
- 下一篇: 我国农村电商进入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阶段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